一、实验室简介
战略金属矿产资源低碳加工与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23年12月28日由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获批。本实验室面向国家资源安全和江西有色金属及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设有“大宗金属矿及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分选理论与技术”“稀有金属矿低碳分选理论与技术”“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提取理论与技术”“关键矿产低碳碎磨及智能分选理论与技术”和“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及矿物材料”等五大研究方向,重点围绕铜、稀土、钨、钽、铌、锂等战略金属矿产低碳碎磨、智能分选、药剂研发、短流程分离等领域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为解决战略金属矿产低碳加工利用重大技术问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实验室建设是推动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对保障国家战略金属资源安全、推进江西产业链现代化“1269”行动计划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室拥有一支科技创新能力出众的研发队伍,现有固定及柔性引进人员3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国家及省部级人才16人。拥有一流的科研设施与试验条件,现有场地面积2.5万m2、中试线面积5000 m2。另外,新校区将为本实验室建设提供近万平方米的实验用房,充分保障实验室科研活动的开展。
本实验室前期依托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围绕铜、稀土、钨、钽、铌、锂等战略金属矿产碎磨、分选、矿物材料及二次资源利用等产业链,形成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5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80余项,签订横向科技服务项目150余项,科研经费超8000万元,解决了复杂铜多金属硫化矿低碱分选及综合利用、极低品位钽铌矿山废弃资源整体清洁回收、复杂低品位含钨钼原料综合利用、离子型稀土绿色高效提取与生态修复、磨矿分级过程优化与控制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取得系列“国际领先”成果,在江铜、江钨、中国稀土等龙头企业获得应用,累计新增效益超百亿元,提升了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25项;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58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8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21部。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教研与人才培养,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10项;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银奖等国家级竞赛奖励47项。
实验室将积极吸引国内外该领域高端人才,通过多学科交叉、高水平合作交流,建成战略金属选矿领域关键技术的引领者、高水平人才培养的蓄水池、行业和地方经济产业的加速器,打造江西唯一、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矿产资源低碳加工与利用技术自主创新研究、高端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二、研究方向
大宗金属矿及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分选理论与技术
 
稀有金属矿低碳分选理论与技术
 
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提取理论与技术
 
关键矿产低碳碎磨及智能分选理论与技术
 
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及矿物材料
 
三、人才队伍
实验室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现有固定人员32人、柔性引进人员2人,实验室人员中35-44岁人员占比50%、34岁以下人员占比23.52%,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拥有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3个,以及中科院百人计划A类人选、国家优秀青年人才、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5511”科技创新人才、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赣鄱俊才”等国家与省部级人才16人。

四、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

何桂春 重点实验室主任,稀有金属矿低碳分选理论与技术方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学会专委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江西省“5511”科技创新人才,现任dajiangtiyu.com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矿物分选理论与工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智能分选以及环境保护。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专项子课题1项,企业委托科技项目20余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7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7部。

邱廷省 大宗金属矿及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分选理论与技术方向带头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现任国际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稀有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稀土学会及中国钨业协会理事、教育部地质学科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专委会委员、《Tungsten》等多个期刊编委/理事。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矿绿色高效分选及固废资源化利用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30余项,完成企业横向课题60余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出版专著、教材3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3项。

匡敬忠 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提取理论与技术方向带头人,理学博士,二级教授,江西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联合会选矿委员会委员、中国矿冶过程计算与模拟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理事和澳大利亚CSIRO高级访问学者。现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和江西省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物材料和选矿装备模拟仿真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任务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江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冶金协会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3部。

吴彩斌 关键矿产低碳碎磨及智能分选理论与技术方向带头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低碳磨矿,入选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宝钢优秀教师、江西省金牌教授(教学名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赣州市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是《矿物粉体工程》大学慕课负责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江西省教材建设奖一等奖,中国冶金类优秀教材一等奖以及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冶金矿山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10余项,主持完成企业委托项目40多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选矿工具书3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和软著10项。研究成果在宝武集团、中国五矿、江铜集团、金钼集团、厦门钨业等公司下属矿山企业得到工业化应用,在磨矿领域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

任嗣利 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及矿物材料方向带头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人选,江西省首批“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江西理工大学“清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中国硅酸盐协会矿物材料分会理事。目前主要从事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承担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3项,青年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及江西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主要骨干),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M, J. Hazard. Mater., Fuel, AIChE J.及Chem. Eng. J. 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文章70多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件,相关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
五、组织架构
重点实验室在江西省科技厅和江西理工大学党政领导下,实行管理委员会具体领导下、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管理层由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工作委员会组成,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及5个研究所。

 
六、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
实验室设立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为实验室提供科研办公场地、人员编制、仪器设备和经费保障等条件,协调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聘任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委员,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室主任进行考核监督等。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学术指导机构,对实验室的工作方向进行指导,主要负责审议实验室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开发计划、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开放研究课题等。
学术委员会组成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职务  | 
专业  | 
工作单位  | 
1  | 
宋少先  | 
墨西哥院士 教授  | 
主任  | 
矿物加 工工程  | 
武汉理工大学  | 
2  | 
邱廷省  | 
教授  | 
副主任  | 
矿物加 工工程  | 
江西理工大学  | 
3  | 
池汝安  | 
教授  | 
委员  | 
矿业工程  | 
武汉工程大学  | 
4  | 
童 雄  | 
教授  | 
委员  | 
矿物加 工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  | 
5  | 
孙 伟  | 
教授  | 
委员  | 
矿业工程  | 
中南大学  | 
6  | 
曹亦俊  | 
教授  | 
委员  | 
矿物加 工工程  | 
郑州大学  | 
7  | 
吴启明  | 
正高  | 
委员  | 
矿物加 工工程  | 
江西铜业集团 有限公司  | 
8  | 
饶宇欢  | 
正高  | 
委员  | 
矿物加 工工程  | 
赣州金环磁选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9  | 
吴彩斌  | 
教授  | 
委员  | 
矿物加 工工程  | 
江西理工大学  | 
 
 
管理委员会组成
序号  | 
姓名  | 
单位及职务  | 
管理委员 会职务  | 
1  | 
罗仙平  | 
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 
主任  | 
2  | 
唐云志  | 
江西理工大学副校长  | 
副主任  | 
3  | 
何桂春  | 
dajiangtiyu.com院长  | 
副主任  | 
4  | 
吴彩斌  | 
江西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  | 
委员  | 
5  | 
赵 奎  |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 
委员  | 
6  | 
周俊峰  | 
江西理工大学计划财务处处长  | 
委员  | 
7  | 
程修云  | 
江西理工大学基建与后勤处处长  | 
委员  | 
 
七、近五年建设成果
科技项目: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80余项,签订横向科技服务项目150余项,科研经费超8000万元,近5年代表性纵向科研项目如下表。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项目经费(万元)  | 
项目负责人  | 
获批年份  | 
1  | 
2023YFC2908200  | 
含锂瓷土矿低品位共伴生铷铯超常富集与高质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2055  | 
何桂春  | 
2023  | 
2  | 
2018YFC1903400  | 
中部矿业特色产业集聚区固废资源化利用集成示范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2612  | 
邱廷省  | 
2018  | 
3  | 
2023YFC2908202  | 
含锂瓷土矿低品位共伴生铷铯多场强化超常富集关键技术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 
544  | 
周贺鹏  | 
2023  | 
4  | 
2023YFC3904201  | 
基于废石中矿物集合体辐照特性差异的多模态高精度光电识别技术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 
410  | 
唐学坤  | 
2023  | 
5  | 
2022YFC2904504  | 
微细粒锌铅及共伴生稀贵金属高效综合回收技术、装备与示范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 
336  | 
邱廷省  | 
2022  | 
6  | 
2018YFC1903403  | 
钨尾矿源头减量与梯级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验证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 
343  | 
匡敬忠  | 
2018  | 
7  | 
52374267  | 
高级氧化体系下黄铜矿与辉钼矿界面转化及调控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0  | 
邱仙辉  | 
2023  | 
8  | 
52274262  | 
浸取剂阴离子对黏土界面性质与稀土等金属阳离子交换的影响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4  | 
邱廷省  | 
2022  | 
9  | 
52174248  | 
基于表面氧化行为调控的钨矿伴生硫化矿物浮选分离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8  | 
冯博  | 
2021  | 
10  | 
52174250  |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液“净化-结晶沉淀”过程耦合与强化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8  | 
周贺鹏  | 
2021  | 
11  | 
52174249  |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泡沫图像的浮选指标集成预测与工况协同优化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8  | 
何桂春  | 
2021  | 
12  | 
22078138  | 
新型蒙脱石纳米破乳剂的可控制备及其破乳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64  | 
任嗣利  | 
2021  | 
13  | 
51974138  | 
磁黄铁矿的基因特性及其对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的影响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60  | 
邱廷省  | 
2020  | 
14  | 
51774152  | 
菱锰矿浮选体系组元交互作用及界面性质转化调控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60  | 
何桂春  | 
2018  | 
15  | 
52004107  | 
荷电高岭石界面水合稀土离子吸附/解吸双电层模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4  | 
严华山  | 
2021  | 
16  | 
51904121  | 
螯合剂浸出废弃荧光粉中稀土元素的反应特性与微波强化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5  | 
于明明  | 
2020  | 
17  | 
51704042  | 
凹凸棒\炭基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实验及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1  | 
刘娟  | 
2018  | 
18  | 
51704129  | 
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焙烧磁选同步制备直接还原铁和氮化钛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6  | 
余文  | 
2018  | 
19  | 
2022YFC2905104  | 
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强化回收及清洁利用技术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 
62  | 
匡敬忠  | 
2023  | 
20  | 
2022YFC2905103  | 
矽卡岩型矿石低耗高效破碎和预选一体化技术与装备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 
122  | 
吴彩斌  | 
2022  | 
21  | 
2022YFC2904305  | 
利用盐湖镁资源制备高性能镁系阻燃材料技术研究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 
60  | 
唐学昆  | 
2022  | 
22  | 
2019YFC0605002  | 
离子吸附型稀土高效绿色浸取剂和抑杂剂及其浸取工艺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 
32.5  | 
李晓波  | 
2019  | 
23  | 
2018YFC1902002  | 
有色行业含氰/含硫高毒危废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及示范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 
50  | 
邱仙辉  | 
2019  | 
24  | 
2018YFC1901602  | 
含砷铜基多金属固废预脱杂与定向矿化技术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 
60  | 
周贺鹏  | 
2018  | 
 
科技奖励:
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25项,代表性科技奖励如下:


论文专著: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8篇、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58件,出版专著、教材21部,代表性论文如下:






代表性专利如下:
 






代表性专著如下:


人才培养: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国家/省部级教学奖励10项;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银奖等国家级竞赛奖励47项。代表性教学成果奖如下:


代表性学生培养成果如下:

